走出摩肩抵踵的捷運車廂,走過熙來攘往的地下道,從台北小巨蛋捷運站5號出口的階梯走上來,都會區的十字路口,經常是人車雜沓──南京東路上的車潮,不耐煩地堵在紅燈前,綠燈一亮,便開閘般嘩嘩地離去;人行道上的人們有的行色匆匆,踢陣步般地朝著既定目標邁進;有的比較輕鬆、左顧右盼,一人閒晃、三五成群或推著嬰兒車,踏著輕快的步子逛街或用餐;在此逗留的只有幾個發傳單的,不斷插手將傳單附著的面紙或折價券伸到走動中的人們面前,過客也許快步行過,也許一念之間接下了,日後或許看看傳單、光臨那家餐廳或補習班也說不定。
這樣像被浪潮推擠般地走到路口,往左走健康路,左右是住宅、是餐廳,前方可看到公園,氣氛稍微閒靜下來。信步走過兩個防火巷,望見一幢樓房的一樓屋簷上,立著大大的圓形招牌,招牌的圖案非常別緻──乍看是隻大黑貓端立的側面,細看其前後腳間還懷抱著一隻小白貓;旁書的「咪可思」三個字,結構中都嵌著可愛的貓腳印。咪可思的精神,就是要像貓媽媽照顧小貓咪般,讓貓咪們在這有情世間留下活潑亮麗的足跡吧!
屋簷下掛著橢圓的微笑貓臉,寫著「中途‧咖啡‧輕食館」和電話號碼。原木鋪排的屋簷內側,鑲著貓掌形狀的崁燈,散放著溫馨的光芒。
往前走到咪可思餐廳前,藕灰色的牆壁上,鋼琴黑的貓形壁燈氤氳著神祕;復古實木的立式黑板上,笑咪咪的黑貓立牌訴說歡迎光臨,繽紛的螢光筆書寫著外帶手工水餃的菜色。
暫且不推開那扇剪影著白色貓咪、提醒著「內有喵星人·請隨手關門」的玻璃門,再往前走幾步,會看到雪青色的看板上,羅列著十幾隻貓咪們的圖文介紹,是出自店員冰棒的手筆,包括他們的靚照、名字、性格、品種、花色、收容日期和年齡、節育和疫苗狀況,連他們的腳掌顏色——黑色、粉紅色、黑色帶粉、粉紅帶黑——都細心地顯示了出來。
再隔段距離,從對街望過來,可以看見餐廳上方醒目的形象廣告——一隻大白貓翹著尾巴優雅地走著,三隻小白貓跟前跟後活潑地跳躍。
透過餐廳敞亮的落地窗,可以窺見餐廳內柔和的燈光,貓宅化的設計,茶褐色的桌椅。如果待得久些,還可觀察到貓咪們偶爾跳上竄下,或窩在窗前的貓窩或吊床甜睡。客人們有的在座位上喝著咖啡、小憩一番;有的在餐廳內走來走去、尋訪貓蹤;更有的蹲在地上,拿著逗貓棒逗貓;或是乾脆坐在地上,撫摸著一隻柔順的貓咪,並且喃喃細語,與貓交心。
在忙碌熱鬧的蛋黃區,這間餐廳裡的時空概念好像與外界有些不同,自成一個喵星人的小天地。
在我鉅細靡遺地描繪這間餐廳的外觀時,它已經結束營業在頂讓中了。等這本書真的能付梓時,它也許已經消失在地球表面了。一開幕就遇上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,這間餐廳或歡樂或療瘉的氛圍背後,是經營者難以言喻的艱辛。不過,即使是在最艱困的時候,貓咪們仍然成功地撫慰人心,常常使人忘卻煩惱。
即使難以為繼,我仍然認為它是一間美好的中途貓餐廳。兩年的時間不長,但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回憶。
本來,最有資格述說咪可思中途貓餐廳故事的,是夢想的催生者、餐廳的老闆兼主廚——筆者的外子林鼎洋先生;以及兩位多才多藝、吃苦耐勞、完全顛覆所謂「草莓族」想像的店員——冰棒和阿金。我雖被稱為老闆娘,卻有公立國中的正職,其實並未對貓中途付出多少心力,只是在旁湊熱鬧跑龍套的,只因看著它的起落、貓的來去,兩年來書寫了一些感懷文字,曾陸續發表於報刊。如今整理增補,留個紀念。
痛下決定時的難過,如今已然沉澱;世事無常的無奈,如今只剩感激。
準備好與我一起打開那扇「內有喵星人」的玻璃門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