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.虛擬
「嗯嗯……晴羽的經歷驗證了『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是虛擬』的假說,近年來很多科學家都說過了,果然是真的!」在咖啡廳的一角吃晚餐時,爸爸聽了我的敘述,興奮得聲如洪鐘,連其他客人都轉過頭來看了,害我覺得亂丟臉的。
被腦霧和夢境困擾的日子,經過三個禮拜,漸漸明朗起來。我逐漸了解到,在我昏迷的時候,曾以倪匡在《搜靈》中所說的「生命的另一形式」,在另一個時空有一段經歷。我試著把我記起和夢到的,盡量用適當的詞語書寫成文字,經過不斷修改增補,大約一個月後,我已經記起原宇宙中大部分的事了。
這段期間,我已不時地把一些片段的記憶說給爸媽聽。我爸媽並不像一般連續劇或小說中的父母,會把我帶去廟裡收驚或精神病院看心理醫生,反而照單全收。畢竟他們對這方面早有興趣和研究。
爸爸說的我也曉得。早在2003年,牛津大學的哲學家尼克‧博斯特羅姆就寫過一篇論文,叫〈你生活在一種模擬中嗎?〉;2016年美國加州舉行的技術大會上,SpaceX創始人伊隆‧馬斯克也說:人類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機率不及十億分之一。
「嗯,」我舀起一匙爸爸做的鬆軟的白飯,搭配一點帶有特殊香氣的咖哩,和一小塊嫩 Q的雞肉嚼進嘴裡,嚥下後說道:「雖然我記得的還有點凌亂,不過我並不覺得是像電影《駭客任務》那樣,真實世界中的人類是一個個被機械控制的肉體,而意識進入虛擬世界中生活。」
「最有趣的是,原來我們的一些先天條件好或不好,以及生活過得容不容易,都是當初自己設定的。那不就沒什麼好怨天尤人了嗎?」媽媽好似豁然開朗地說:「真有什麼不滿意的話,也只好怪當初的自己啊!」
爸爸帶有深意地看了媽媽一眼,突然伸出右手緊緊握了一下媽媽的左手,說:「而且遇到困難的話,也可以增加能力值和經驗值啊!」
「最好是啦!」媽媽笑著瞪了爸爸一眼。
疫情這幾年,咖啡廳的生意相當難做。我知道爸媽常為了生意煩惱,只是當著我的面很少談論而已。我本來只是想訴說我那段奇妙的經歷,意外地讓爸媽對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,有了一點勸慰。
「咳!」我又嚥下一口飯,清了下喉嚨說:「不過我的記憶還是很混亂,甚至不大確定哪些是夢、哪些是真實。」
「妳可以把記得的寫起來啊!這樣才不會又忘記了!」媽媽建議道。
「寫起來?」我皺起眉頭。
其實我很懶得寫字。從小學校要寫的作文,規定至少寫十行,我就不會寫到十一行;規定至少五百字,我就只寫五百多不到十個字,好像多寫幾個字就冤枉多少似的。
我的段考及會考分數作文都是四級分,國文老師好幾次說我如果寫多一點,就很可能可以五級分或六級分了。可是我總覺得在有限的時間為了寫得夠多而緊張兮兮,是很痛苦又困難的事,我寧可按照自己的步調,先構思再順其自然地寫。
「妳可以用打字寫在部落格啊!這樣也許會有類似經驗的網友留言,可能可以幫助妳多記起一些事來啊!」爸爸提議。
「哎呀!就是趁機要她多練習寫字、寫作文(因為考試需要),你又出餿主意!」媽媽抱怨道,爸爸傻笑著搔了一下頭。
電腦打字倒可以,至少不會寫到手指都快斷了。
~~發表於更生日報副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