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陰荏苒,兔走烏飛,虎威生風的壬寅年即將謝幕,動如脫兔的癸卯年就要登上舞台。可愛又活躍的兔子向來令人喜愛,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也有許多兔子的身影,略述於後,兔年談兔,自娛娛人。
草食性的兔子性情溫馴,可說是和平的象徵,明代武魁張嗣綱曾以「百里鳴琴馴雉兔」,呈現禮樂教化、四海昇平的景象。兔子雖然溫和無害,在「物競天擇」中卻並非弱者,反而具有超強的適應力,明代進士李昌祺在清冷的秋天望見「禾黍郊原肥雉兔」,首輔(相當於宰相)楊士奇則在歸鄉途中觀察到「滿地寒蕪行雉兔」,足見兔子在窮鄉僻壤也能順應環境,以強韌的生命力度過秋冬。
兔子天敵頗多,在大自然中卻未嘗有瀕危之虞,有賴於兩條後腿的爆發力,和敏捷的行動力,而且雄兔雌兔同樣是短跑健將,著名的《木蘭詩》中說:「雄兔腳撲朔,雌兔眼迷離,雙兔傍地走,安能辯我是雄雌?」漢代司馬遷曾評論田單用兵「後如脫兔,敵不及拒」,讓敵人猝不及防。有些詩人則以「脫兔」的活潑意象,表達離開官場的暢快心情,如與當道不合的南宋抗金名將李綱在貶謫中以「此去山林如脫兔,這回且結好因緣」自我勸慰;明代舉人林光在退休時以「暫解樊籠如脫兔,便將風翮逐溟鴻」,表達卸任歸鄉的自在愉悅。
除了動作迅疾,兔子的善於躲藏也是有名的,《戰國策》中說「狡兔有三窟」,中唐詩人劉禹錫在馬場馳道旁的草叢中發現「馬埒蓬蒿藏狡兔」,其實兔子善於匿蹤並非「狡獪」而是聰明機智,否則豈不是束手就擒,成了南宋文豪陸游筆下的珍饈:「甕醬芬香盤早兔」,或南宋「瀘溪老人」王庭珪詩中的毛筆:「裁詩禿盡千毫兔」!元代以孝聞名的成廷珪便曾以愛憐小動物的視角,稱讚兔子能以謀略存身:「三穴有謀憐狡兔,一巢無計笑痴鳩」。
在中國美麗的神話中,玉兔在月亮中搗藥,經年累月不眠不休,既勤勉又長壽,唐代詩聖杜甫有詩云:「入河蟾不沒,搗藥兔長生。」詩仙李白浪漫地想像「白兔搗藥成,問言與誰餐?」北宋歐陽修也歌詠「白兔搗藥姮娥宮,玉關金鎖夜不閉。」玉兔迎春添新象,兔子既是如此溫良聰慧又勤奮不懈,2023年在兔兒的守護下想必是「鴻兔大展」、「前兔似錦」,兔年行大運!
~~青年日報副刊2023.2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