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https://www.ydn.com.tw/news/newsInsidePage?chapterID=1739981&type=supplement

青年日報副刊2025.2.17

為愛添翼@陳慧文
一隻白羽長喙、本該意氣風發的黑面琵鷺,卻在今年三月上旬,被發現倒臥在嘉義 布袋濕地,羽翮狼狽,奄奄一息;熱心民眾義不容辭、緊急救助,從鳥友們到醫護人員,每一雙伸出的援手,都誓當黑面琵鷺的羽翼,願這位來臺度冬卻折翼的嬌客,能再度展翼,重返天際。
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。在新聞報導中看到這隻受難的候鳥時,我不禁感慨:我們又何嘗不曾跌落谷底,身陷泥淖,亟待一雙拯救的翅膀呢?
在人生的道途上,我們都曾稚拙顛躓;父母的關懷與勉勵就像健壯的翅膀,鼓舞著我們翱翔蒼穹。
在學習的旅程中,我們都曾躊躇迷航;師長的指導和教誨就像定向的翅膀,引領著我們超越巔峰。
在生活的考驗中,我們都曾沮喪受挫;朋友的勸慰和協助就像溫暖的翅膀,陪伴著我們勇闖天涯。
在塵世的歷練中,我們都曾孤單無依;社會上每一個及時的接住,就像一雙雙堅韌的翅膀,支持著我們遨遊寰宇。
在今年四月三日的花蓮大地震後,救難人員不眠地搶救,愛心物資不斷地湧入,直到近日,還有不少慈善團體為震災重建籌募經費,這些無私的善舉都是美麗的翅膀,願助災民重整旗鼓,振翅飛翔。
烽火連天的烏 俄戰爭中,臺灣民間善心人士發起人道救援,並由政府單位協助,將消防車、救護車等跨海運到烏克蘭,這些救災車輛都是跨越國界的翅膀,願救難民脫離困境,重拾人生。
善良是人性的光輝,互助是人間的溫暖。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曾說:「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應付生活中無邊的苦難的。所以,自己需要別人幫助,自己也要幫助別人。」著名的「雁行理論」認為:當雁鳥成群飛行時,比單獨飛行更事半功倍。當人們互相扶持,互為彼此的翅膀時,必能共榮共好,飛得更高更遠。
回首來時路,自己曾是一隻幼雛,欲振乏力,是身邊無數無怨無悔的翅翼拍搏激勵,自己才能飛行至今;那麼當自己羽翼漸豐,自當盡己之力,為他人添翼。
如果每個人都能懷著感恩的心,為愛展翅,就不會再有家暴、霸凌、隨機傷人等令人心碎的事件發生。
也許有人會說:個人渺小,力量微薄,何德何能為人添翼?但正如氣象學家勞倫茲曾說:「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,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州的一場龍捲風。」即使只是一抹善意的微笑、一句真誠的話語、一個適時的幫助,都是一次有意義的振翅,都會散播正向的能量,產生無遠弗屆的影響。
為人父母,在孩子年幼時,我願做孩子的翅膀,引導他們看見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。
為人子女,當雙親年邁時,我願成為父母的翅膀,讓他們安心愉悅,盡量減少生活中的不便。
為人師表,我願成為學生的翅膀,鼓勵學生發揮潛能,追尋夢想。
作為地球村的一員,我願盡力奮翅,為我所關心的議題奉獻心力。
到了三月下旬,受傷的黑面琵鷺在醫療團隊的悉心照顧下,逐漸恢復健康,得以重返自然。看牠伸長銀翼,與同伴們凌霄滑翔、英姿颯爽,和牠兩週前落難灘頭的模樣大相逕庭,令我心旌振盪不已。世間每個生命都是值得珍視和尊重的,但願每個生命不幸折翼時,都有機會獲援;我期許自己不但要盡情展翼,活出精彩,更要主動為愛添翼,為世界貢獻己力,那麼就無愧於世,不枉此生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陳慧文 的頭像
    陳慧文

    陳慧文的部落格

    陳慧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